操作步骤:规范流程确保精准
1. 试样准备
首先要对试样进行充分准备。需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试样,避免试样受到污染或变质。如果试样中存在机械杂质或水分,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过滤或脱水处理,防止这些杂质影响测试结果。同时,要根据仪器测试杯的规格,准确量取适量的试样倒入测试杯中,注意试样的量不能过多或过少,一般应使试样液面达到测试杯上的刻度线,以保证测试条件的一致性。
2. 仪器检查与调试
在正式开始测试前,对仪器进行全面检查和调试。检查仪器的电源线是否连接牢固,接地是否良好,确保用电安全。查看点火系统是否正常工作,若是电子点火,需检查点火电极是否清洁、位置是否正确;若是燃气点火,要确认燃气气源充足、管路连接无泄漏,且火焰大小调节合适。此外,还要检查温度传感器是否灵敏,显示屏是否能正常显示各项参数,确保仪器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3. 设定测试参数
根据 ASTM D92 标准以及试样的特性,在仪器的控制系统中设定相应的测试参数。主要包括升温速率,通常设定为每分钟 5 - 6℃,但对于某些特殊试样,可能需要按照标准要求调整升温速率。同时,还需设置点火间隔等参数,确保仪器能按照预设程序进行点火操作。
4. 开始测试
将盛有试样的测试杯正确放置在仪器的加热装置上,盖好仪器的防护罩,防止外界气流对测试产生干扰。然后启动仪器,升温系统开始对试样进行加热,点火系统按照设定的间隔进行点火操作,检测系统则时刻监测试样表面是否发生闪火现象。在测试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密切关注仪器显示屏上的温度变化和各项状态指示,不得擅自离开岗位。
5. 记录与结束测试
当仪器检测到闪火现象后,会自动停止升温并锁定当前温度,此时显示屏上显示的温度即为该试样的开口闪点。操作人员应及时记录下测定结果,包括试样名称、测试日期、环境温度、湿度等相关信息。测试结束后,关闭仪器电源,待测试杯冷却至室温后,将残留试样妥善处理,清洗测试杯及相关部件,为下一次测试做好准备。
注意事项:安全与准确的双重保障
1. 安全操作规范
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范,在操作过程中应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品,如防护眼镜、手套等,防止试样接触皮肤或引起其他安全事故。对于易燃、易爆的试样,应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进行测试,远离火源和热源,避免发生火灾或爆炸。
2. 仪器维护保养
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保养是保证其性能稳定的重要措施。要保持测试杯的清洁,每次使用后应及时清洗,避免残留试样影响下一次测试结果。定期检查升温系统的加热元件是否正常,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对于点火系统,要定期清洁点火电极或喷嘴,确保点火顺畅。同时,要定期校准温度传感器和控制系统,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3. 环境因素控制
测试环境的温度、湿度和气流等因素都会对测定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应将仪器放置在温度稳定、湿度适宜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和强烈气流干扰。在测试过程中,尽量减少人员在仪器周围的走动,防止气流波动影响试样表面的可燃气体浓度,从而保证测定结果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