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nical Articles

技术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与工作机制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与工作机制

更新时间:2025-08-18      点击次数:82
在现代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中,精确分析物质的组成与结构至关重要。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分析仪器,凭借其对物质在紫外与可见光区域吸收特性的精确测量,为众多领域提供了关键的数据支持。从科研实验室到工业质量控制,从环境监测到生物医学研究,它都发挥着的作用。本文将深入探讨其基本原理与工作机制,揭示其在科学探索中的核心价值。
分光光度法的理论基石
分光光度法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特性。当光照射到物质上时,特定波长的光会被物质分子吸收,导致光强度减弱。这种吸收与物质分子的结构和电子状态密切相关。根据朗伯 - 比尔定律(Lambert - Beer Law),吸光度(A)与物质浓度(c)、光程长度(l)成正比,即 A = εcl,其中 ε 为摩尔吸光系数,是物质的特征常数。这一定律为定量分析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测量吸光度,可精确推算物质浓度。
仪器的关键组成部分
  1. 光源:提供稳定的紫外与可见连续光谱。常用的光源有氘灯(用于紫外区,190 - 400 nm)和钨灯(用于可见区,320 - 2500 nm)。氘灯通过氘气放电产生高强度紫外光,而钨灯则基于灯丝发热辐射可见光。

  1. 单色器:将光源发出的复合光分解为单色光。其核心部件是光栅或棱镜,光栅利用光的衍射原理,将不同波长的光分开;棱镜则基于光的折射特性实现分光。通过调节单色器,可选择特定波长的光用于样品测量。

  1. 样品池:盛放样品的容器,在紫外区需使用石英材质,因其对紫外光透过率高;在可见区,玻璃或石英均可。样品池的光程长度通常为 1 cm,不同光程可根据样品浓度调整。

  1. 检测器:将透过样品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进行检测。常用的检测器有光电倍增管和光电二极管阵列。光电倍增管可将微弱光信号放大,提高检测灵敏度;光电二极管阵列则能同时检测多个波长的光,快速获取全光谱信息。

工作流程解析
光源发出的复合光经单色器分光后,选择特定波长的光照射到样品池中的样品上。部分光被样品吸收,剩余光透过样品到达检测器。检测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放大和数据处理后,得到样品在该波长下的吸光度。通过扫描不同波长,可获得样品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该光谱如同物质的 “指纹",反映其分子结构与组成信息。例如,有机化合物中的共轭双键会在特定紫外波长处产生强吸收峰,可用于鉴定化合物类型与结构。
结语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以其基于分光光度法的精确测量原理和精心设计的工作机制,成为现代分析化学领域的核心仪器之一。其对物质吸收光谱的准确测定,为定性与定量分析提供了强大手段,推动了众多学科与产业的发展。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它将在更广泛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助力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迈向新高度。


021-51879017
欢迎您的咨询
我们将竭尽全力为您用心服务
在线客服
关注微信
版权所有 © 2025 上海羽通仪器仪表厂  备案号:沪ICP备11016998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