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品准备:按照 ASTM D2386 标准,取适量均匀的油品样品(一般 5-10 毫升,具体看设备试管规格),如果样品有杂质或分层,需要先过滤或摇匀,避免杂质影响观察;同时要注意,样品温度不能过高或过低,最好恢复到室温(20-25℃)再进行检测,防止初始温度偏差导致结果不准。
设备检查:先看测定仪的冷却系统是否正常 —— 比如冷却液是否充足(如果是冷却液循环型设备),冷却槽是否干净无杂质;再检查控温系统,打开设备电源,设定一个小范围温度(比如 0℃),观察温度显示是否稳定,传感器是否正常工作;最后检查观测系统,确保观察窗清洁、灯光亮度合适,摄像头(如有)角度对准试管位置。
工具准备:准备好专用检测试管(必须符合 ASTM D2386 标准尺寸,避免试管过粗或过细影响热传递)、试管架、温度计(校准过的,用于辅助核对温度),以及记录表格(用来记录降温时间、样品状态变化、最终结果等)。
装样与放置:将准备好的样品缓慢倒入专用试管,注意不要洒出,液面高度达到试管刻度线即可(一般是试管容积的 2/3);然后将试管放入测定仪的冷却槽中,确保试管底部与冷却槽底部接触良好,避免留有空隙影响降温速度,再盖上设备盖子,关闭观察窗(或调整摄像头位置)。
设定参数:根据检测油品的类型,在设备操作面板上设定参数 —— 比如柴油的检测温度范围一般是 - 30℃至 0℃,润滑油可能需要更低的温度(如 - 50℃);同时设定降温速度,ASTM D2386 标准要求降温速度为每分钟 1-2℃,不能太快(太快会导致样品内部温度不均匀,凝点偏低),也不能太慢(影响检测效率)。
观察与判断:设备启动后,每隔 5℃(或按设备提示的时间间隔),打开观察窗(或查看摄像头画面)观察样品状态。判断倾点时,轻轻倾斜试管(角度约 45 度),如果样品在 10 秒内能够流动,就记录当前温度,继续降温;当样品第一次倾斜后 10 秒内不流动时,倒回之前一次能流动的温度,就是倾点。判断凝点时,继续降温,当样品倾斜 45 度后 1 分钟内全不流动,此时的温度就是凝点。
停止与清理:检测完成后,先关闭冷却系统,待冷却槽温度回升到 0℃以上,再取出试管;将试管内的样品清理干净,用清水冲洗试管(如果是油样,可先用汽油擦拭再冲洗),晾干后备用;同时关闭设备电源,清理设备表面的污渍,做好设备使用记录。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