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维护:每天仪器使用前,操作人员要对仪器进行外观检查,查看仪器表面是否有灰尘、污渍,仪器的按键、显示屏是否正常。同时,检查气路连接是否牢固,有无松动现象,打开气体钢瓶阀门,观察压力表读数是否正常,确保气体供应稳定。仪器使用结束后,要及时清洁仪器的进样系统,对于液体样品进样管路,可用适量的溶剂(如正己烷)进行冲洗,去除管路内残留的样品;对于固体样品进样装置(如样品舟),要及时清理残留的样品残渣,并用干净的纱布擦拭干净。此外,要定期(一般每周一次)清洁仪器的光学系统,如紫外光源窗口、光电倍增管接收窗口等,使用专用的镜头纸轻轻擦拭,去除灰尘和污渍,防止影响光信号的传输和接收。
定期维护:每月要对仪器的燃烧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查看燃烧炉的加热丝是否完好,有无断裂现象,燃烧炉的温度控制系统是否正常,可通过设定不同的温度值,观察仪器是否能准确达到并稳定在设定温度。同时,检查氧气、氮气的过滤器,若发现过滤器内的滤芯有明显的杂质或堵塞情况,要及时更换滤芯,确保气体纯净,避免杂质进入仪器内部影响检测结果。每季度要对仪器的电路系统进行检查,打开仪器的机箱,查看内部的线路连接是否牢固,有无松动、老化现象,检查电源模块、电路板等部件是否正常工作,若发现异常,需及时联系专业的维修人员进行处理。此外,每年要对仪器进行一次全面的校准和维护,邀请专业的校准机构或仪器厂家的技术人员,对仪器的各项性能指标(如检测精度、重复性、线性范围等)进行全面检测和校准,确保仪器符合国家标准和检测要求。
检测结果不准确:这是仪器使用过程中较为常见的故障之一。首先,应检查标准曲线是否过期或线性相关系数不符合要求,若如此,需重新配制标准溶液,绘制新的标准曲线。其次,查看样品处理是否得当,样品是否存在污染、不均匀等情况,若样品处理有问题,需重新处理样品后进行检测。另外,仪器的光学系统若受到污染,也会影响检测结果,此时需清洁紫外光源窗口、光电倍增管接收窗口等光学部件。还有,燃烧系统的温度是否达到设定值、气体流量是否稳定等因素,也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需逐一检查并调整至正常状态。
仪器无荧光信号或信号微弱:出现这种情况,首先要检查紫外光源是否正常工作,可通过仪器操作软件查看光源的强度指标,若光源强度过低或无光源输出,可能是紫外灯损坏,需更换新的紫外灯。其次,检查反应室是否有泄漏情况,若反应室泄漏,会导致二氧化硫气体泄漏,使荧光信号减弱或消失,需检查反应室的密封件(如密封圈)是否老化、损坏,及时更换密封件并重新密封反应室。另外,光电倍增管若出现故障,也会导致无荧光信号或信号微弱,此时需联系专业维修人员对光电倍增管进行检查和维修,必要时更换新的光电倍增管。
仪器报警(如温度报警、压力报警):当仪器出现温度报警时,首先检查燃烧炉的加热丝是否正常,若加热丝断裂,需更换加热丝;若加热丝正常,再检查温度传感器是否故障,可通过测量传感器的电阻值判断其是否正常,若传感器损坏,需更换新的传感器。当仪器出现压力报警时,先检查气体钢瓶的压力是否充足,若钢瓶压力过低,需及时更换钢瓶;若钢瓶压力正常,再检查气路是否有泄漏,可使用肥皂水涂抹在气路接头处,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若有泄漏,需紧固接头或更换损坏的气路部件;此外,气体流量控制器若出现故障,也会导致压力异常,需检查流量控制器的工作状态,必要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关注微信